




出門走走已經是很久不曾做的事,終於...我揹起行囊,坐上開往花蓮的火車,一路向東出發.(標題那個噹字,
我在輸入法內實在找不到石字旁,只好用它代替...哈哈).
下午抵達花蓮車站,時間上不好進入山區,先來海邊短程練習,試試腳程.從車站到民宿大約1.7公里,再到海
邊也大約是這距離.沒有背包讓腿適應一下,否則明天在山裡走不動就麻煩了.


沿著海堤遇見兩位釣友正專注著捕魚,坐下來看看他們有沒收穫.意想不到!他們用巴掌大的吳郭魚當餌,心
想~這麼大的魚餌.....又靠這麼近???是要釣甚麼魚.雖然滿腦疑惑,還是不要打擾他們,當地人這麼做,一定有它的
道理.午後四點多,釣友也沒啥動靜,這時才想起午飯沒吃,肚子咕咕叫.還是先到東大門夜市補充體力吧.

在市區摸了一個早上,說來也巧,遇到昨天海邊的釣友,才知道他們是要釣牛港參(這輸入法真糟糕!參字請
看官們自己加上魚字旁吧).下午1點才抵達太魯閣遊客中心.因為早上觀看山區雲層密布,擔心下雨影響行程,各
位看照片就明白了.

在遊客中心吃午餐,雨還是飄了下來.還好不大,撐起雨傘決定出發.



穿過砂卡噹隧道順著路標下到小錐麓步道,映入眼簾的是九曲十八拐綿延起伏的木棧道.這段路設計得很貼心,
安全設施兼顧娛樂效果,健行目的效果十足.

接近河床才恢復原始面貌,我想是因為地勢較為平坦,無安全顧慮吧.

來到砂卡噹大橋下,這座紅色鐵拱橋真漂亮,越過橋下便銜接砂卡噹步道

步道沿溪鑿穿陡峭堅硬的岩石一路蜿蜒平緩前進,目前開放區域全長4.1公里.這條步道原先是為維修電廠和大
排水管而建的,河床排砂量大,河道蜿蜒曲折,想來當時興建工程艱鉅.




步道沿途原先有原住民居住,後面這張照片裡的獵徑,我猜想是不是原住民朋友開闢的?

走道五間屋猛地想起這些年經過921和88風災後,天祥沿途不知有多少變化,心急著折返朝天祥進發.不曾想到
時間和沿途路況如何?果然.....在布洛灣前的大彎道上便遇到崩塌地段,一陣風吹來,崖壁上零星碎石就落在眼前
而且施工機具就擱在路旁.施工單位為避開崩塌地段另外在立霧溪對岸一塊凸出的山體,開闢一條穿山的隧道.
我想隧道開通後,崩塌地段就將退休了,可惜已經下午3點半,如若5點前趕不到天祥,就搭不上回程的巴士.心急
的攔下一輛順風車,幫忙載我到燕子口,沒拍下當時的畫面.真感謝那夫婦好心稍了我一段路,讓我能趕上末班車


這是我徒步走過的寧安橋,過去沒多遠就是崩塌地了,河床都變高許多




趁著巴士還沒到,拍了幾張燕子口的照片,從前峽谷很深,現在淺多了.....


到天祥已經4點45分,一路徒步加上崩塌路段,就算早上出發,我也不敢走完全程.實在是危險.路上也沒有同伴相
陪.遺憾時間有限,下回開車來,再去會會錐麓古道.